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资助育人 » 国奖风采 »

国奖风采 河南中医药大学王彦金 医者仁心,惟学无际(2021至2022学年度)

image

个人简介:王彦金,男,河南中医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洛阳工作部2020级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科技核心期刊两篇2篇,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

推荐理由:多年寒窗,不负韶华,静待一朝,未来可期。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从实验室到临床病房,一袭白衣伴其身,王彦金用坚守和奉献展示了新时代中医学子的风采。

学术研究耐寂寞

“宝剑锋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他的座右铭。王彦金始终坚信,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然要耐得住寂寞。为此,他卸载了手机中的游戏,拒绝了过多的娱乐,潜下心来搞科研。与同学相比,他睡得更晚,起得更早,所做的努力,只为最后的绽放。

在研究生的三年里,他努力工作,在医学学习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他总能提前并高质量完成。他目标清晰,坚持不懈,在国内优秀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被广泛引用;他多次代表科室在会议上进行学术分享与交流,得到了业内人士认可。在2021-2022学年,他发表中文核心文章2篇,科技核心文章2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个,协助科研团队完成市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2项,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临床技能熟掌握

作为一名骨伤科研究生,他积极参与临床手术,苦练基本功。刚上临床的时候,他还是骨科小白,碰到上手术的机会,心里的忐忑和紧张无法掩盖,在带教老师的鼓励下,他坚信一个合格的骨科医生是在不断动手中历练出来的。一次次默默努力,一次次上台机会,锻炼了他的临床基本功。谦虚好学,将学习中的疑问牢牢记在心底,闲暇之余翻阅课本寻求答案,仍有疑虑时主动向老师请教。他勤奋向上,积极阅读各类文献和指南,时刻把握临床最新动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不断积累与历练中,王彦金快速成长。

一位腰痛伴双下肢疼痛的病人来门诊找王彦金的老师看病,碰巧那个时间老师临时不在,于是他不得不独自面对患者。问诊中,他仔细回忆带教老师所教导的内容,从患者的病史开始询问,遇到患者表达不清晰的状况耐心引导。在他细心问诊中,患者回忆起发病时肚脐平面以下感觉异常,且异常感受从一条腿发展到两条腿,再发展到下肢与腰部,最后发展到胸腹部。通过仔细问诊和详细查体,王彦金发现患者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且腱反射亢进,很明显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情况的情况。他判断其脊髓损伤可能是在胸椎,结合患者的胸椎核磁共振检查,王彦金判断该患者胸断脊髓长了肿瘤。当患者自述曾在当地人民医院做过腰椎核磁,显示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并进行腰椎针灸、按摩、熏蒸等保守治疗2个多月未见好转的情况后,王彦金判断虽然患者确实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但其突出程度并不大,其主要痛苦明显是来自上运动神经元,而非腰椎(下运动神经元)。这是他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治病救人的魅力,领悟了医生这个平凡称谓中蕴含着不平凡的责任。

社区服务踊参与

作为河南中医药大学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联合培养的一名优秀研究生,王彦金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每次出发前,学习大量相关专业知识与健康指导策略;出发时,携带必需的药品和医疗设备;工作中,主动给当地居民提供免费的检查和治疗,帮助他们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他跟随社区同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用心、用情、用力落实好各项治疗方案,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他热心的服务与精湛的医术深得当地居民的夸赞。

王彦金多次主动参加社区采集核酸工作。炎热初夏,从穿上防护服那一刻起,他就开始汗流浃背,眼睛被豆大的汗珠辣得睁不开。为了提高防护服使用率,工作结束之前他不喝水,不进食,不上厕所。条件虽艰苦,但医生的使命职责让他学会担当,每次核酸检测都坚持最后一个离岗。

数载学医路,王彦金始终以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与科研工作者为目标,夯实理论功底,培养严谨作风,习得求实态度。忠诚履职,乐于奉献,未来路上,王彦金希望自己能够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续写辉煌。

0.04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