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 高校 »

资助有温度  育人有力度 ——郑州大学着力构建科学精准高效的资助育人体系

在郑州大学,有一个温暖如春的勤工助学大家庭。根据勤工助学政策,构建“资助育人”体系,体现了大爱的温度和育人的力度,践行学史力行,真正把为师生办实事落到实处。许多受益的学生得以学业提升,实现梦想。

2021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2018级学生金章勇作为学生代表登上学校钟楼,与其他优秀的师生代表一同敲响2022年新年的钟声。

“敲响钟声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激动,这是母校给予我的又一次荣誉和鼓励。”谈及郑州大学,他说:“ 这里有我喜欢的专业,有恩师和好友,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我要感谢学校提供的广阔舞台,更要感谢学校的各项奖助政策。”

无独有偶,在新年的钟声敲响后,2018级哲学学院罗欣依依不舍地与每一位身边的小伙伴合影留念。2021年罗欣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三年前我加入了这个温暖的勤工助学大家庭,认识了许多自立自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听了很多学长学姐们分享大学生活、传授学习生活经验,让我摆脱迷茫并坚定向前。他们像一束光,激励着我勇敢追逐心中的梦想。感谢学校设立了这样一个团队,给我们历练成长的机会!”

720日家里下了很大的雨,随后就接到了学校的慰问电话,辅导员老师关切地询问了解我家里的受灾情况。”家在新乡市洪涝受灾严重地区的郑州大学2019级文学院杨同学讲述到,720日突如其来的洪水让她的家乡陷入一片汪洋。受灾后,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第一时间的问候,让她倍感温暖。在学校的帮助下,她很快就步入了学习生活的正轨。

无论是品学兼优的金章勇和罗欣,还是灾情前倍感温暖的杨同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郑州大学资助工作的受益者。他们提到的政策和勤工助学大家庭其实就是郑州大学“资助育人”体系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大爱的温度和育人的力度。

自启动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郑州大学紧密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突出“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两个重点,将学生资助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中,着力实现受助学生“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加快推进学生资助工作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从而形成科学、精准、高效的资助育人服务体系,在不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提升资助工作的价值引领和文化品位,力求使资助育人达到凝魂聚力作用,进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郑州大学坚持推动从“资助助人”向“资助育人”转变,坚持完善“奖、助、贷、补、勤、免、偿”七位一体资助体系,坚持提高应急管理经验、建立应急资助体系,坚持不懈普及国家资助政策,坚持准细化、精准化资助工作要求。在努力解决好和回答好资助育人这一生动的实践课题中,郑州大学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20217月河南遭受水灾以来,郑州大学迅速响应,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第一时间发布《关于做好洪涝受灾学生专项资助的通知》,并协同财务处为622名洪涝受灾学生及时专项救助金,协同郑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校友会为822名洪涝受灾学生发放216.5万元专项补助。

为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需求。郑州大学2021年共计为123名学生发放国家奖学金98.4万元;为1871名学生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935.5万元;为14284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秋季)2356.86万元。“暖心补助专项”工作为大一新生每人发放价值3000元的爱心礼包、为寒门学子提供假期往返路费,经济支持转化为精神鼓励。

图片1.png

为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指导学生规划“大学里的时间”。郑州大学持续举办“关爱经济困难学生 暑期提前设岗助学”活动。结合大学生涯规划、科研素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感恩励志关怀等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课题,设计能力提升计划。为了实现由扶贫扶困到扶智扶志的转变,郑州大学不断加强勤工助学队伍建设和管理。目前共有勤工助学岗位4000余个,培养了郑大学子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让更多学子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同时,学校还积极拓展社会捐赠项目,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海油助学金、“朱鸿章”助学金、丰田助学金以及其他指定各类社会捐助项目累计共资助219人次,共计101.3万元。

资助工作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更是将“求是 担当”的种子种在每一位学生心间,假以时日、静待花开。郑州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刘超说:我们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做有情怀、有温度、有担当的资助育人工作,为郑大学子提供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健全人格、有崇高精神的正确价值导航,助力郑大学子追求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生理想、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

(郑州大学  供稿)


0.0421s